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动态

新闻中心

“托”举未来 “育”见精彩——早教与托育教研室选拔江西省职业技能大赛选手

为积极响应国家“幼有所育”战略号召,紧跟江西省职业技能大赛对婴幼儿托育赛道人才的高标准要求,早教与托育教研室于9月17日在四教103面向新生开展了参赛选手选拔活动。此次选拔聚焦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旨在从源头挖掘具有潜力的托育新苗,为后续备赛及专业人才培养筑牢根基。


一、精准定位:聚焦核心能力,明确选拔方向

婴幼儿托育工作对从业者的语言表达和肢体协调能力有着极高要求。在托育场景中,清晰、温和的语言表达能给予婴幼儿安全感与引导力,而精准、流畅的肢体动作则是保障婴幼儿安全、促进其身体发育的关键。教研室深入分析大赛考核要点与托育岗位需求,将选拔重点锁定在这两项核心能力上,确保选拔出的选手具备托育服务的基本素养与潜力。

二、多元选拔:创新形式,全面考察潜能

为全面、客观地评估新生的能力水平,教研室设计了一套多元化、趣味性的选拔方案,涵盖初试与复试两个环节。

一)初试:基础摸底,筛选潜力种子

初试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设置“自我介绍”项目。“自我介绍”环节要求新生在 2 分钟内清晰、流畅地介绍自己,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兴趣爱好及对托育专业的初步认识。这一环节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清晰度以及自信心。许多新生在介绍中展现出对托育事业的热情与憧憬,如新生邓心怡提到:“我从小就喜欢和小朋友相处,看到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容,我就觉得特别温暖。我希望能在托育专业中学习更多知识,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托育老师。”

二)复试:深度考察,选拔精英苗子

复试采用“情景模拟”与“才艺展示”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

“情景模拟”环节创设了多个托育工作常见场景,如“安抚哭闹的婴幼儿”“引导婴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等。学生需根据给定情景,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与“婴幼儿”进行互动。在“安抚哭闹的婴幼儿”场景中,有的学生轻轻抱起“婴幼儿”,温柔地哼唱儿歌,用手轻轻拍打其背部,用温暖的语言安慰道:“宝贝不哭,妈妈很快就来啦,老师在这里陪着你哦。”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和轻柔的肢体动作,成功安抚了“婴幼儿”的情绪。评委们从语言表达的亲和力、肢体动作的恰当性以及与“婴幼儿”互动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才艺展示”环节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展示与托育相关的才艺,如儿童歌曲演唱、儿童舞蹈表演、简单的手工制作讲解等。这一环节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考察了他们的才艺水平以及将才艺融入托育工作的能力。

、选拔成果:潜力新星崭露头角

经过激烈的角逐与综合评估,最终有 16 名新生脱颖而出,成为备赛梯队成员。这些新生在语言表达和肢体协调能力方面展现出了较高的天赋与潜力,同时也具备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未来展望:以赛促教,培育托育精英

此次新生选拔活动不仅为江西省职业技能大赛储备了优秀人才,也为早教与托育教研室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有益。接下来,教研室将针对入选新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从语言表达技巧、肢体动作规范、托育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

同时,教研室将以此次选拔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将大赛考核标准融入日常教学,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潜力新星将在未来的大赛中绽放光彩,为江西省托育服务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早教与托育教研室 供稿